文章總列表

中雙塔專案,新車入手Propel Advanced 0 SL 2016


我和Fuji Bike & Propel

我第一輛公路車Fuji Team Pro 2005,新車上卡騎回宿舍摔三次;在路上撞斷碳纖前叉;換SHAMAL輪組;北橫,北進/西進/東進武嶺,南橫,花東自行車賽,找女友(現在的老婆)。我大多數的公路車里程應該都是這台車騎的

2016年,開捷安特的岳父送我Propel Advanced 2讓我騎武嶺,英文Propellent是火箭推進燃料,猜測捷安特取字首Propel作為空氣力學車品牌,騎得快很難,騎得帥簡單多了;Advanced代表碳纖維車架,硬中帶Q,吸收路面細碎震動;騎新車飽覽太魯閣美景,泡文山溫泉,最低齒比下降23%讓我勉強又牽又騎上武嶺,以前能不落地上山就別想了;騎下武嶺,配V煞很省力

  • Fuji:大盤53/39,飛輪11/25,39/25 = 1.56(100%)
  • Propel:大盤50/34,飛輪11/28,34/28 = 1.21(77%)

西雙塔和東三塔也騎這台Propel,騎到終點鵝鑾鼻,有感而發和隊友說:這車真好騎


我和Propel M車架

塔系列動輒20小時,不舒服都會放大,調整車子讓身體舒服點:調整龍頭調整龍頭2,抽車膝蓋不再頂手把;換不同牌子坐墊(下次寫心得),捷安特Fleet SL坐墊不錯,調整前後上下改變重心位置

根據捷安特尺寸表,身高174落在S車架上緣,也許買台帥爆M尺寸新車才是正解:電子變速Propel報價13萬TCR頂級貨33萬;我找到2016年Propel Advanced 0 SL沒輪子賣48K,買啦

  • 新車26萬,沒輪子剩半價,放10年再砍一半,合理價6.5萬(哪門子鬼算法)
  • ISP車架M號,原車主178公分,也許不用鋸管直接騎
  • 和現在Propel全零件共用,不用學新的維護技能(油壓碟,無內胎)
  • 新古車,只從車店騎回家,沒再出門了


我和Propel Advanced 0 SL

裝上賣家給的30T飛輪去觀霧試車,腿力不夠抽筋了,座管高合用。新車像重灌電腦,調整到合乎中雙塔的需求

預計施工

和舊車差異

  • 車架名稱多了SL,SuperLight超輕車架;車架烤漆明顯高級
  • 車架上管走的Di2信號線是軟線,可以裝上管包了
  • 扁平碳纖空力手把 vs. 鋁合金圓管
  • 煞車夾器明顯高級
  • 電子變速超讚,變大片飛輪不用hold著等上鏈,科技進步了
騎起來主觀的體感

  • M車架和Fuji bike差不多大,也許我最習慣第一台公路車尺寸
  • 同樣爬景觀大道,爬坡容易維持住>200W,比較好施力
  • 轉彎沒有S車架靈活
  • 觀霧來回,騎完10小時,最後手腕手掌酸痛程度略低

既然新車也能騎上觀霧,原則上會用來挑戰中雙塔,再來就努力把身體和機械準備好


照片

東三塔配件試裝,前三角放很能裝上管包,兩個710ml水壺,空間游刃有餘;上管上方走軟變速線,應該還能再裝一個包


車頭照片裝上龍頭碼表座,強度在西雙塔驗證過。下方裝主力燈具Magicshine CBL1600,點亮超過10小時撐一整晚;上方裝碼表疊疊樂頭燈,這顆燈能亮6.5小時。疊疊樂頭燈主要當行動電源,給主力燈具和碼表充電


因應瘋系列活動需求,我買了鈴鐺界的賓士(48人民幣),兩個撞擊撥盤還能調角度,抓上下把位都好敲不卡手;用可重複拆卸束帶非常容易安裝,還有矽膠尾套蓋住束帶,不會刺手;我選擇裝左手因為上下大盤機率太低了,而右手控飛輪太忙。這顆鈴鐺的體驗我給五顆星,非常滿意


活動需要兩顆尾燈,捷安特座墊和整合尾燈(點亮20HR)棒透了!座管還會再上3D列印尾燈座,上面裝載SeeMee 300(點亮12HR),雷達尾燈只能亮8HR。迪卡儂坐墊包塞修車工具,能承受兩次破胎和斷鏈;我想找大一點的防水座墊包,塞風衣雨衣和食物,讓身上東西少一點


輪胎

馬牌GP5000(前25C,後23C)在東三塔完全沒讓我失望,全程沒有故障。活動前兩週換上新的內外胎(25C),並且外騎50KM驗證


Conclusion

參加中雙塔,因為實力不夠強,我選擇鉅細彌遺處理所有細節,盡力準備提高完成機率。單車設定是解決以下問題的一部分

  • 騎得動,煞車煞得住(齒輪比,坐墊位置,煞車片,演練緊急煞車不翻車)
  • 在這些條件下{黑夜,下雨,強風,低溫},安全下山(風衣,雨衣,長指手套,報紙)
  • 補給策略(糖漿,果膠,運動飲料,飯糰)
  • 處理機械故障(破胎,斷鏈)
  • 在黑夜騎車(車燈規劃)
  • 電子零件正確運作,充電,防水(電子變速,碼表,車燈,行動電源,手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TM32 UART + DMA,使用HAL實作TX/RX,以及不定長度接收

小米掃地機器人S20+ review

玩CAN bus的傢伙們 (1) CandleLight-based USB-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