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列表

2025東三塔,賽後檢討

上次有寫雙塔520賽後檢討,這次也寫下一篇,優化未來參加長距離挑戰的完賽機率

騎312K才能在北迴歸線吃到這碗麵


關於我

以下有一些我的活動紀錄,供您評估我的實力。我的長途平均功率非常低(<100W),所以神人(>130W)的策略我就不能照搬。我從新竹騎台三線往卓蘭練車,可以連續3.5H騎車不用停;騎宇老爬山,大概每小時爬600M。打電動Rouvy記錄上傳到interval.icu,估算FTP約180W。我自評體能中間偏下,低強度很能撐

    我在賽前收集這些資訊,建構東三塔完賽策略

    • 水消耗速度:350ml/hr
    • 糖漿消耗速度:80ml/hr
    • 爬山速度:600m/hr
    • 單趟最多3.5H騎乘


    熟悉路線

    我用試算表建構路線資料,藉由實際整理資料,會對路線更有感覺。這張試算表裡面填網友小葉的28H配速表,對我幫助非常大(裡面有實際騎乘的速度)

    這次在壽卡下滑,整個路線我表現得非常不熟,騎得很沒安全感。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會仔細閱讀所有路口需要轉彎的角落

    Garmin Connect能把橫軸從改成“時間”,不管高手或平凡人,每分鐘能提升的高度有限。因為爬坡會耗時,這種圖更能具體標出每個爬坡點(比用距離做橫軸更讚)



    建構補給策略,碳水化合物

    Garmin Connect說我消耗了10491大卡,相當於每個小時約380卡;如果要吃碳水化合物,等於每個小時要吃下380/4 = 95克的碳水。所以怎麼吃就很重要了

    我的自製果膠食譜,用台糖蔗糖原液(90%),加COSTCO楓糖(10%,讓味道好一點)。糖漿比重超過1(具體不知道),等於攜帶超過7000大卡(全程70%+)出發。我不特別依賴超商補給,雖然帶了果膠,最後也沒什麼吃

    • 720ml CamelBak水壺(100%糖漿)
    • 500ml + 250ml + 250ml 軟水壺(100%糖漿)

    台糖蔗糖原液是五十嵐原料,比全糖還甜,直接吃會產生巨大滲透壓,得同步喝水。吃了九小時腸胃非常不舒服。後來在水壺混合糖漿和水,就能一路吃到終點。下次我會這樣安排水壺

    • 720ml CamelBak水壺(出發:50%糖漿+50%運動飲料)
      • 之後都加運動飲料,酸梅(也可以考慮+糖漿)
    • 720ml CamelBak水壺(出發:50%糖漿+50%運動飲料)
      • 之後維持1:1的糖漿:水
    • 軟水壺,看需要多少糖在身上,就帶上多少

    我靠Garmin車錶飲食提示,他說喝水吃水壺1(運動飲料),吃香蕉喝水壺2(糖漿)

    我背著軟水壺裝蔗糖,經過20H還能吃,沒壞;所以氣溫30度和體溫37度不是問題。想減輕重量,放落地袋在花蓮新城取貨是可行的策略。以我的例子,可以省掉一公斤多


    建構補給策略,鹽巴

    我在雙塔520開始用酸梅補充鹽分,有超高鹽分。這招缺點是酸梅味道淡了,還要丟掉酸梅產生額外工作量。迪卡儂電解質膠囊應該是不錯的替代策略,之後我會嘗試丟到水壺,或是直接吞


    建構補給策略,能量磚,咖啡因,BCAA

    這次有跟小葉團購買邁克仕能量磚,這東西單手能擠出,三兩下就能吃光也不沾手。整路吃糖漿並不現實(很膩),還好有帶上能量磚,非常好吃。下次參加活動我會帶一堆這個搭配

    賽前不喝咖啡很多車友的都會給的建議;小葉建議在PM11吃下咖啡因,我大概到AM3快睡著才吞。下次我會早一點吃下咖啡因,一般能作用6H左右

    麥克仕BCAA膠囊,每兩個小時吃一次。這東西應該能幫助緩解抽筋,當天都在抽筋邊緣了,就一路一直吃。這些膠囊都可以在出發前,裝在夾鏈袋壓縮體積


    建構補給策略,超商

    • 買運動飲料(讓能量高一點),如果裡面已經加蔗糖了,也許買水也可以
      • 之前會加酸梅,也許下次改吞鹽巴膠囊更省事
    • 買三角飯糰兩顆
      • 不燙,可以很快吃,而且米飯能提供持續的能量供應
      • 一顆在商店吃,一顆外帶
    • 買可樂
    • 盡量在身上帶足熱量,減低對超商依賴
    • 盡量在5~10分鐘內搞定離開

    建構行進策略

    • 開賽不要太興奮,我用AVG30+騎到基隆,一開賽就燒掉很多肌力。這個速度不是我能長時間承受,後面全程為此付出代價

    • 盡量跟車,但是跟不上就放棄,自己的節奏最重要。我因為開賽就接近爆掉,所以整日的節奏就是軟爛騎,什麼車我都跟不上。因為害怕抽筋,後面也不敢加瓦騎

    • 寧願速度慢一點,休息少一點,保持移動。我的體能只有中下,速度拉不上去;想在28H完賽最簡單的策略是壓縮休息時間。我執行得很徹底:全程27H41M(100%)停下4H11M(15%),包括全部紅綠燈和休息時間


    落地袋策略

    • 工作人員會把落地袋照組別分類,所以報28H外星人組,袋子比較少,搜尋會快
    • 我報34H歡樂組,袋子就多。裝飾落地袋,讓他看起來與眾不同,可以加快搜尋速度
    • 落地袋加上裝飾,到花蓮新城再取糖漿絕對可行


    雨天策略

    • 輕便雨衣遇到下大雨,應該比沒有好一點
    • 我有一件薄薄的雨衣,可以收得薄薄的,這是第二道防線
    • (並沒有太多演練,無法comment)


    心態策略

    • 不管任何時候,專注當下能做的事


    單車調整

    • 東三塔最後備戰記錄我的單車組態
    • 我看很多車友裝小小的擋泥板,避免水噴上來弄濕車褲。下次我會準備
    • 我的大盤50/34,飛輪11/28,腿力不大夠,爬山滿苦的;下次我想試試11/32的飛輪


    好吧,下一場,也許我會想試試看中雙塔...


    文章

    1. 2025東三塔,遊記
    2. 2025東三塔,專案啟動
    3. 2025東三塔,練車#1,宇老
    4. 2025東三塔,練車#2,卓蘭來回
    5. 2025東三塔,練車#3,觀霧
    6. 2025東三塔,練車#4,卓蘭來回
    7. 東三塔最後備戰
    8. Garmin Connect記錄
    9. 2024雙塔520 Lesson learne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TM32 UART + DMA,使用HAL實作TX/RX,以及不定長度接收

    幼犬書桌椅選擇心得 升降桌 兒童桌椅

    玩CAN bus的傢伙們 (1) CandleLight-based USB-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