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雙塔專案,旅程計劃表
緣起 越沒把握的路線,越要仔細的規劃,紀錄做這種規劃表的心得,下次當小抄 v0, 西雙塔 v1, 東三塔 v2, 中雙塔 首先抄答案 Garmin Connect地圖編輯要練習一下,這裡簡單列出一些關鍵步驟 瘋系列這種活動,一定有人已經建好路線,照下面的方法,搜尋到路線 可能要先把地圖縮小,到框住整個台灣,代表搜尋大範圍路徑。然後在篩選器名稱打入瘋系列,再依照距離排序。這樣就能大致找到路徑 我一般會把別人路線建立副本,我可以重新編輯 然後Garmin Connect可以在地圖上,統計從出發到某個位置,累計的爬升高度。後面會需要把這個數值填入試算表,計算A地到B地的坡度 GOOGLE地圖 打開Google地圖網頁版,建立一張地點清單 研究路線時,塞入所有重要地點,檢查點,便利商店,岔路交叉口,爬坡起點,爬坡終點。打開APP檢視自己位置。這個清單做完了,對路線會有大概的認知 GOOGLE地圖,街景模式,移動滑鼠到左下角,可以跳到任意位置看街景,我用地圖這麼久,最近才知道能這樣用。以下圖為例,看到便利商店得左轉101甲走巴拉卡公路,右轉會跑去淡水... 試算表,建立爬山模型 騎一段夠長的山路,我從新竹市一路騎上觀霧,66公里混合丘陵,緩坡,陡坡。Garmin有依照5KM為單位的統計結果,這樣有13個數據點的平均速度和區段爬升高度。測這個得順順踩,要建立一般爬升速度的模型 因為每個區段都是5KM,可以計算平均坡度 坡度(橫軸)和平均速度(縱軸)畫在一起,看起來滿線性的。我的腿力模型是speed = 24.9 - 2.79*slope。這樣知道坡度,能大概估算速度。這個模型踩出來的,比瞎猜有根據一點 試算表編輯 建立所有停留點表格,以DAY#1為例 CPx是檢錄點,標示關門時間,熱食,取用落地袋 便利商店,沒有全日營業能標上 絕對里程是出發到此地的里程數,可以和碼表里程比對 預期想休息多久 累計爬升是從出發到此地的爬升高度,從Garmin Connect來,稍後計算區段爬升 下圖把來自速度估算的參數輸入進去,包括-2.79和24.9,然後就能算出更多參數 區段間距 區段爬升 平均坡度 估算出平均速度(用-2.79和24.9) 估算區段通過時間 估算每個地點的出發時間 自行車貼包括以下資訊,我會印出來貼在車上(也可以變成圖檔變手機桌面) 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