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文章總列表

中雙塔專案,BCAA

圖片
20年前參加花東自行車賽第一次吃BCAA,粉包倒在水壺裡,似乎能防止抽筋。我後來參加活動,或是騎遠程都會吃;迪卡儂BCAA沖泡粉269元12包,蔓越莓味道濃烈,在水壺裡久久不散 上網BCAA成分,主要是三種無法人體自行合成 氨基酸, 必須用吃的,可以和上圖迪卡儂成份表比對。 繼續查資料,效果眾說紛紜,有人說運動前吃,運動後吃,好像也沒個結論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纈氨酸(Valine) 以下是我的看法 蛋白質消化成氨基酸要3~4小時。大略地說,蛋白質是BCAA前身 氨基酸不用消化可以直接用,運動前吃,等等當柴燒;運動中吃,如果需要燒蛋白質也用得上;運動後吃,可以修補組織 有陣子我會買雞胸肉當隔天早餐,這東西不就是蛋白質? 把BCAA想成雞胸肉,意思差不多了 運動前吃雞胸肉,可以當柴燒,只是這個柴比較貴 運動中吃雞胸肉,可以當燃料,或是少分解一點肌肉;跟抽筋的關聯度,似乎不高。一邊騎單車爬坡,一邊啃雞腿,難度有點高 運動後吃雞胸肉,吃肉補肉,可以修復組織 所以後來我具體的做法 晚餐後踩訓練台不用吃,因為晚飯有吃肉;參加活動吃,吃了心安,等等也能當柴燒 運動中吃BCAA膠囊,吞膠能省事 運動後吃BCAA膠囊,讓氨基酸修補組織 iHerb賣的 BCAA膠囊 ,一罐240顆,價格不可思議的低(約台幣600);一份8顆膠囊有5公克氨基酸,膠囊大顆很考驗吞藥丸的技術;如果強度高反胃,粉末還會噴回食道。我一次買了兩罐,可以吃60次,踩完訓練台會吃。會不會長肉不知道,反正就是吃雞胸肉,相信他會修補組織 結論: 我現在把BCAA當成“消化過的雞胸肉”看待,對他的效果有疑慮就是吃雞胸肉,或是豬肉滿福堡,麥克雞塊,炸雞腿,大概也差不多了

中雙塔專案,武嶺練車,合歡山水樂園,雨備

圖片
緣起 8/3感謝朋友約騎武嶺,團員們意志堅定,風雨無阻,大家都騎得收穫滿滿。中雙塔包括北進武嶺,塔塔加,阿里山,山區騎車雨戰在所難免。今天有砲哥開保母車護航下,平安演練雨戰,特別值得記錄下來 體力 安全下滑 極端氣候狀態 {高海拔,低溫,雨戰} 遊記 & 照片 上次騎武嶺是15年前2010了,當時全程心跳170滿檔上山,太痛苦沒想再來過。這次有無畏風雨的團員約騎,當然要把握機會,非常感恩 前往 人止關 坡度比較緩,還騎得動就不要軟爛騎 要騎得帥,抓下把是必要(趁還騎得動) 清境 羊咩咩下雨也會咩咩叫;演練中雙塔補給,10min要搞定 125ml糖漿混710ml水壺,調配90g碳水/500ml 鹽巴膠囊*1,BCAA膠囊*8(5g蛋白質) 吃兩顆三角飯糰(這次跳過) 海拔2000比平地低12度,當前14度,到山頂都會下雨,穿上風衣避免風雨直接K。踩在150W人體消耗4倍600W,足以發熱抵抗低溫。這個策略極限後面再說。這件風衣效能OK,中雙塔可用 翠峰標示牌,海拔2309M,經過下圖的柱子會 騎進森林裡 景觀沒變,只是下著滂薄大雨,有砲哥當後援,我才敢All-In 騎進森林裡 ,上吧 鳶峰(2756)/昆陽(3090) 鳶峰後迎來最痛苦的 蛋糕坡 ,每個紅框道路穿過等高線陡上。道路修築得彎彎曲曲,轉角不會遇到愛,只有更陡的坡 我用32分鐘通過這裡,風衣的極限:踩不動就完了。高海拔衰退15%,陡坡再降30%,我只能踩100W(170W * 0.85 * 0.7 ~= 100W),身體只消耗400W, 發熱量有限 ,進入爛循環 陡坡踩不出功率,發熱下降,肌力跟著下降 低溫和雨天加速身體冷掉 身體維持低溫,更踩不出功率 昆陽/ 武嶺(3275) 彎過昆陽停車場,天堂路登場,武嶺牌樓看得到卻永遠騎不到,還好雨天看不到沒這題,最後我騎23分鐘時速6結束最後回合 山頂大概10度,拍照不夠帥也沒輒了。然後一直發抖,換完衣服躲在車上一會兒才恢復。穿風衣在身體濕掉,低溫,騎100W實測能撐一小時。如果中雙塔遇到這個狀態,趕快讓身體暖起來,或是狀況不對趕快call協會救命(然後想辦法一直動) 這個天氣上山真的不容易,吃飽喝足大家都開心了。這群中年大叔和小鮮肉都任性一把了 雨備策略 氣溫15度,穿上風衣禦寒。騎150W雨水能幫助散熱,抵銷穿上風衣會熱 氣溫10度附近,如果踩不動,...

中雙塔專案,宇老秀巒練車,4+2心得

圖片
緣起 7/27凌晨四點半,出發去觀霧前,小劉哥傳訊息說早上能出遊,立刻修改成半天行程。今天這一趟解鎖秀巒,近期練車狀態,開車4+2心得,值得記錄一下 4+2,開車載兩台單車,到尖石鄉公所(1H) 騎上宇老(2H) 視狀態加碼秀巒(1.5H) 宇老下滑(1H) 遊記 騎 東三塔 也來練過宇老,大概2小時爬上山頂。今天是新Propel第一次爬宇老,遇到陡坡還是得出力,維持速度控好車避免跌倒,其他地方順順踩回血,只要腿力控制好,騎上去不會特別喘 尖石至宇老,19KM爬升1200 宇老至秀巒,11KM下滑650 溜下秀巒,平均坡度約6%,山路充滿髮夾彎,高度變化非常 可視化 ,海拔下降650M,等等要用一小時爬上去。我們在秀巒大橋整備,吃香腸,喝可樂,補水(500ML/H)。騎腳踏車來泡 秀巒野溪溫泉 似乎不大現實,旁邊有一間 湯迴廊秀巒 ,來這裡發呆似乎現實多了 爬上山已知很陡,用不倒車的節奏慢慢踩,也就順順爬上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騎。今天很高興解鎖4+2,下次大概會來騎鎮西堡,這樣一天能爬升3000 練習狀態 這陣子爬觀霧三次,宇老秀巒 觀霧#1,舊Propel,34T,爬坡加力,抽筋上樂山觀景台 觀霧#2,新propel,30T,爬坡加力,抽筋上觀霧遊客服務中心 觀霧#3,新Propel,30T,軟爛踩,無傷到樂山觀景台 宇老秀巒,新Propel,30T,軟爛踩,無傷 關鍵是爬坡不能加力,就算有大飛輪輕齒比也一樣,腿力用光還是踩不出迴轉速,照樣抽筋。後兩次順順踩,保留腿力,陡坡能隨時拿出250W+撐個幾分鐘,再用120~150W回血,這樣能保證不抽筋抵達目的地 這陣子練習,心肺有推高一點,基礎腿力也上升一些,爬坡速度還是600沒變。繼續練習增加耐力,讓中雙塔拼完賽,成功機率高一點 照片 晨間出來騎車開心,下次騎過這個橋來爬鎮西堡。 新的安全帽 , 襯墊還在 ,直接戴不會頭疼,通風好非常涼快!還要觀察長下坡,例如塔塔加下滑(2H),是否要頭皮防寒對策 宇老觀景台 關於4+2 從尖石鄉公所出發,可以節省52K約2H。開車可以增加彈性,節省時間,體力不濟容易撤退。在4+2的情況下,前往鎮西堡的可能性就大幅升高 宇老 93.4KM(41.6KM),1200爬升 宇老-秀巒 116.6KM( 64.8KM ),1900爬升 宇老-秀巒-鎮西堡 148.4KM( 96.6KM )...

中雙塔專案,觀霧練車

圖片
20250713 清泉 新竹市122縣道叫南清公路,取南寮和清泉命名。清泉海拔約600,這條路沿山巒起伏非常漂亮,也不會太難;如果開車來,可以彎下去造訪張學良故居。一般我來清泉會騎到土場,最後兩公里爬坡150M很有挑戰。很久以前這裡有 檢查哨 ,後來被土石流 淹沒 了 辦入山證前往觀霧 以前我會帶著$10辦入山證,繼續騎大鹿林道,26KM爬升1300M。當年沒有智慧型手機,騎進去只知道一直爬,會怕爬不完,受不了就撤退。我騎了好幾次,才抵達遊客服務中心。我的印象就是:騎上觀霧很折磨 樂山林道 看不停腳,腳大的 影片 ,原來觀霧後面還有一段樂山林道6K,最後是軍事管制區,不能再進入。我去了這麼多次觀霧,必須把這段路解鎖 AM0500,出發 早上4點起床,換裝,SEVEN吃咖喱飯和冰咖啡,這是近期第三次去觀霧了,也是中雙塔長爬坡練習。希望今天能騎到道路盡頭 20250608 到觀景台抽筋撤退 ;再多騎500公尺就是道路終點 20250629 騎新車到遊客服務中心抽筋撤退 AM0702, 清泉萊爾富補給 這隻貓很可愛... AM0722,土場 這裏是南清公路終點,再走一點就是土場。一般我會在這裡拍照,比對每次抵達時間 AM0954,離遊客服務中心2KM 大鹿林道22K~24.5K之前森林火災,這裏24.5K是火災分隔線。今天天氣超好 AM1008,出發後5小時10分,遊客服務中心 我希望從新竹出發,五個小時抵達遊客服務中心,這次還是差一點 AM1108 樂山林道通車終點 在樂山林道觀景台,再往上多騎500M會看到這塊牌子,不能再進去了。看什麼時候軍方開放參觀鋪路爪雷達,再進去瞧瞧了 檢討 每次練習都是裝備整合測試,補給策略的實測 爬升到遊客服務中心,66KM,2200M,五小時喝掉2500ml的水 夏天白天抓500ml/H,晚上400ml/H(之前冬天白天是350ml/H) 整數路牌喝水,0.5KM路牌喝50%糖漿,交替喝效果很好 到時候中雙塔可以用這個節奏,交替喝水和糖漿 連續5HR喝高濃度運動飲料,糖漿,還是不舒服;到了遊客服務中心我喝很多水 到時候可以帶軟水壺,裝純水,路上喝 需要準備運動飲料粉,沒有超商的地方,加水可以變成運動飲料 每隔2HR吞補充品,今天實驗沒有抽筋 迪卡儂電解質膠囊 一顆(鹽) BCAA膠囊 8顆,5公克蛋白質 爬坡只有順順踩,完全沒加速,以及抽...

中雙塔專案,旅程計劃表

圖片
緣起 越沒把握的路線,越要仔細的規劃,紀錄做這種規劃表的心得,下次當小抄 v0,  西雙塔 v1,  東三塔 v2,  中雙塔 首先抄答案 Garmin Connect地圖編輯要練習一下,這裡簡單列出一些關鍵步驟 瘋系列這種活動,一定有人已經建好路線,照下面的方法,搜尋到路線 可能要先把地圖縮小,到框住整個台灣,代表搜尋大範圍路徑。然後在篩選器名稱打入瘋系列,再依照距離排序。這樣就能大致找到路徑 我一般會把別人路線建立副本,我可以重新編輯 然後Garmin Connect可以在地圖上,統計從出發到某個位置,累計的爬升高度。後面會需要把這個數值填入試算表,計算A地到B地的坡度 GOOGLE地圖 打開Google地圖網頁版,建立一張地點清單 研究路線時,塞入所有重要地點,檢查點,便利商店,岔路交叉口,爬坡起點,爬坡終點。打開APP檢視自己位置。這個清單做完了,對路線會有大概的認知 GOOGLE地圖,街景模式,移動滑鼠到左下角,可以跳到任意位置看街景,我用地圖這麼久,最近才知道能這樣用。以下圖為例,看到便利商店得左轉101甲走巴拉卡公路,右轉會跑去淡水... 試算表,建立爬山模型 騎一段夠長的山路,我從新竹市一路騎上觀霧,66公里混合丘陵,緩坡,陡坡。Garmin有依照5KM為單位的統計結果,這樣有13個數據點的平均速度和區段爬升高度。測這個得順順踩,要建立一般爬升速度的模型 因為每個區段都是5KM,可以計算平均坡度 坡度(橫軸)和平均速度(縱軸)畫在一起,看起來滿線性的。我的腿力模型是speed = 24.9 - 2.79*slope。這樣知道坡度,能大概估算速度。這個模型踩出來的,比瞎猜有根據一點 試算表編輯 建立所有停留點表格,以DAY#1為例 CPx是檢錄點,標示關門時間,熱食,取用落地袋 便利商店,沒有全日營業能標上 絕對里程是出發到此地的里程數,可以和碼表里程比對 預期想休息多久 累計爬升是從出發到此地的爬升高度,從Garmin Connect來,稍後計算區段爬升 下圖把來自速度估算的參數輸入進去,包括-2.79和24.9,然後就能算出更多參數 區段間距 區段爬升 平均坡度 估算出平均速度(用-2.79和24.9) 估算區段通過時間 估算每個地點的出發時間 自行車貼包括以下資訊,我會印出來貼在車上(也可以變成圖檔變手機桌面) 里程 ...

中雙塔專案,新車入手Propel Advanced 0 SL 2016

圖片
我和Fuji Bike & Propel 我第一輛公路車 Fuji Team Pro 2005 ,新車上卡騎回宿舍摔三次;在路上撞斷碳纖前叉; 換SHAMAL輪組 ;北橫,北進/西進/東進武嶺,南橫,花東自行車賽,找女友(現在的老婆)。我大多數的公路車里程應該都是這台車騎的 2016年,開捷安特的岳父送我 Propel Advanced 2 讓我騎武嶺,英文Propellent是火箭推進燃料,猜測捷安特取字首Propel作為空氣力學車品牌,騎得快很難,騎得帥簡單多了;Advanced代表碳纖維車架,硬中帶Q,吸收路面細碎震動;騎新車飽覽太魯閣美景,泡文山溫泉,最低齒比下降23%讓我勉強又牽又騎上武嶺,以前能不落地上山就別想了;騎下武嶺,配V煞很省力 Fuji:大盤53/39,飛輪11/25,39/25 = 1.56(100%) Propel:大盤50/34,飛輪11/28,34/28 = 1.21(77%) 西雙塔和東三塔也騎這台Propel,騎到終點鵝鑾鼻,有感而發和隊友說:這車真好騎 我和Propel M車架 塔系列動輒20小時,不舒服都會放大,調整車子讓身體舒服點: 調整龍頭 , 調整龍頭2 ,抽車膝蓋不再頂手把;換不同牌子坐墊(下次寫心得), 捷安特Fleet SL 坐墊不錯,調整前後上下改變重心位置 根據 捷安特尺寸表 ,身高174落在S車架上緣,也許買台帥爆M尺寸新車才是正解: 電子變速Propel報價13萬 , TCR頂級貨33萬 ;我找到2016年 Propel Advanced 0 SL 沒輪子賣48K,買啦 新車26萬,沒輪子剩半價,放10年再砍一半,合理價6.5萬(哪門子鬼算法) ISP車架M號,原車主178公分,也許不用鋸管直接騎 和現在Propel全零件共用,不用學新的維護技能(油壓碟,無內胎) 新古車,只從車店騎回家,沒再出門了 我和Propel Advanced 0 SL 裝上賣家給的30T飛輪去 觀霧試車 ,腿力不夠抽筋了,座管高合用。新車像重灌電腦,調整到合乎中雙塔的需求 最後一次更新韌體 R9070電變套件 ,SHIMANO已經停止更新 蠟處理鏈條 功率踏板 SHAMAL 輪組,2010年至今已經15年了,真耐用 側開水壺架 ,插上710ml水壺兩支,上管包,前三角空間游刃有餘 捷安特龍頭碼錶座 ,疊疊樂: 碼錶 , 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