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文章總列表

中雙塔專案,觀霧練車

圖片
20250713 清泉 新竹市122縣道叫南清公路,取南寮和清泉命名。清泉海拔約600,這條路沿山巒起伏非常漂亮,也不會太難;如果開車來,可以彎下去造訪張學良故居。一般我來清泉會騎到土場,最後兩公里爬坡150M很有挑戰。很久以前這裡有 檢查哨 ,後來被土石流 淹沒 了 辦入山證前往觀霧 以前我會帶著$10辦入山證,繼續騎大鹿林道,26KM爬升1300M。當年沒有智慧型手機,騎進去只知道一直爬,會怕爬不完,受不了就撤退。我騎了好幾次,才抵達遊客服務中心。我的印象就是:騎上觀霧很折磨 樂山林道 看不停腳,腳大的 影片 ,原來觀霧後面還有一段樂山林道6K,最後是軍事管制區,不能再進入。我去了這麼多次觀霧,必須把這段路解鎖 AM0500,出發 早上4點起床,換裝,SEVEN吃咖喱飯和冰咖啡,這是近期第三次去觀霧了,也是中雙塔長爬坡練習。希望今天能騎到道路盡頭 20250608 到觀景台抽筋撤退 ;再多騎500公尺就是道路終點 20250629 騎新車到遊客服務中心抽筋撤退 AM0702, 清泉萊爾富補給 這隻貓很可愛... AM0722,土場 這裏是南清公路終點,再走一點就是土場。一般我會在這裡拍照,比對每次抵達時間 AM0954,離遊客服務中心2KM 大鹿林道22K~24.5K之前森林火災,這裏24.5K是火災分隔線。今天天氣超好 AM1008,出發後5小時10分,遊客服務中心 我希望從新竹出發,五個小時抵達遊客服務中心,這次還是差一點 AM1108 樂山林道通車終點 在樂山林道觀景台,再往上多騎500M會看到這塊牌子,不能再進去了。看什麼時候軍方開放參觀鋪路爪雷達,再進去瞧瞧了 檢討 每次練習都是裝備整合測試,補給策略的實測 爬升到遊客服務中心,66KM,2200M,五小時喝掉2500ml的水 夏天白天抓500ml/H,晚上400ml/H(之前冬天白天是350ml/H) 整數路牌喝水,0.5KM路牌喝50%糖漿,交替喝效果很好 到時候中雙塔可以用這個節奏,交替喝水和糖漿 連續5HR喝高濃度運動飲料,糖漿,還是不舒服;到了遊客服務中心我喝很多水 到時候可以帶軟水壺,裝純水,路上喝 需要準備運動飲料粉,沒有超商的地方,加水可以變成運動飲料 每隔2HR吞補充品,今天實驗沒有抽筋 迪卡儂電解質膠囊 一顆(鹽) BCAA膠囊 8顆,5公克蛋白質 爬坡只有順順踩,完全沒加速,以及抽...

中雙塔專案,旅程計劃表

圖片
緣起 越沒把握的路線,越要仔細的規劃,紀錄做這種規劃表的心得,下次當小抄 v0,  西雙塔 v1,  東三塔 v2,  中雙塔 首先抄答案 Garmin Connect地圖編輯要練習一下,這裡簡單列出一些關鍵步驟 瘋系列這種活動,一定有人已經建好路線,照下面的方法,搜尋到路線 可能要先把地圖縮小,到框住整個台灣,代表搜尋大範圍路徑。然後在篩選器名稱打入瘋系列,再依照距離排序。這樣就能大致找到路徑 我一般會把別人路線建立副本,我可以重新編輯 然後Garmin Connect可以在地圖上,統計從出發到某個位置,累計的爬升高度。後面會需要把這個數值填入試算表,計算A地到B地的坡度 GOOGLE地圖 打開Google地圖網頁版,建立一張地點清單 研究路線時,塞入所有重要地點,檢查點,便利商店,岔路交叉口,爬坡起點,爬坡終點。打開APP檢視自己位置。這個清單做完了,對路線會有大概的認知 GOOGLE地圖,街景模式,移動滑鼠到左下角,可以跳到任意位置看街景,我用地圖這麼久,最近才知道能這樣用。以下圖為例,看到便利商店得左轉101甲走巴拉卡公路,右轉會跑去淡水... 試算表,建立爬山模型 騎一段夠長的山路,我從新竹市一路騎上觀霧,66公里混合丘陵,緩坡,陡坡。Garmin有依照5KM為單位的統計結果,這樣有13個數據點的平均速度和區段爬升高度。測這個得順順踩,要建立一般爬升速度的模型 因為每個區段都是5KM,可以計算平均坡度 坡度(橫軸)和平均速度(縱軸)畫在一起,看起來滿線性的。我的腿力模型是speed = 24.9 - 2.79*slope。這樣知道坡度,能大概估算速度。這個模型踩出來的,比瞎猜有根據一點 試算表編輯 建立所有停留點表格,以DAY#1為例 CPx是檢錄點,標示關門時間,熱食,取用落地袋 便利商店,沒有全日營業能標上 絕對里程是出發到此地的里程數,可以和碼表里程比對 預期想休息多久 累計爬升是從出發到此地的爬升高度,從Garmin Connect來,稍後計算區段爬升 下圖把來自速度估算的參數輸入進去,包括-2.79和24.9,然後就能算出更多參數 區段間距 區段爬升 平均坡度 估算出平均速度(用-2.79和24.9) 估算區段通過時間 估算每個地點的出發時間 自行車貼包括以下資訊,我會印出來貼在車上(也可以變成圖檔變手機桌面) 里程 ...

中雙塔專案,新車入手Propel Advanced 0 SL 2016

圖片
我和Fuji Bike & Propel 我第一輛公路車 Fuji Team Pro 2005 ,新車上卡騎回宿舍摔三次;在路上撞斷碳纖前叉; 換SHAMAL輪組 ;北橫,北進/西進/東進武嶺,南橫,花東自行車賽,找女友(現在的老婆)。我大多數的公路車里程應該都是這台車騎的 2016年,開捷安特的岳父送我 Propel Advanced 2 讓我騎武嶺,英文Propellent是火箭推進燃料,猜測捷安特取字首Propel作為空氣力學車品牌,騎得快很難,騎得帥簡單多了;Advanced代表碳纖維車架,硬中帶Q,吸收路面細碎震動;騎新車飽覽太魯閣美景,泡文山溫泉,最低齒比下降23%讓我勉強又牽又騎上武嶺,以前能不落地上山就別想了;騎下武嶺,配V煞很省力 Fuji:大盤53/39,飛輪11/25,39/25 = 1.56(100%) Propel:大盤50/34,飛輪11/28,34/28 = 1.21(77%) 西雙塔和東三塔也騎這台Propel,騎到終點鵝鑾鼻,有感而發和隊友說:這車真好騎 我和Propel M車架 塔系列動輒20小時,不舒服都會放大,調整車子讓身體舒服點: 調整龍頭 , 調整龍頭2 ,抽車膝蓋不再頂手把;換不同牌子坐墊(下次寫心得), 捷安特Fleet SL 坐墊不錯,調整前後上下改變重心位置 根據 捷安特尺寸表 ,身高174落在S車架上緣,也許買台帥爆M尺寸新車才是正解: 電子變速Propel報價13萬 , TCR頂級貨33萬 ;我找到2016年 Propel Advanced 0 SL 沒輪子賣48K,買啦 新車26萬,沒輪子剩半價,放10年再砍一半,合理價6.5萬(哪門子鬼算法) ISP車架M號,原車主178公分,也許不用鋸管直接騎 和現在Propel全零件共用,不用學新的維護技能(油壓碟,無內胎) 新古車,只從車店騎回家,沒再出門了 我和Propel Advanced 0 SL 裝上賣家給的30T飛輪去 觀霧試車 ,腿力不夠抽筋了,座管高合用。新車像重灌電腦,調整到合乎中雙塔的需求 最後一次更新韌體 R9070電變套件 ,SHIMANO已經停止更新 蠟處理鏈條 功率踏板 SHAMAL 輪組,2010年至今已經15年了,真耐用 側開水壺架 ,插上710ml水壺兩支,上管包,前三角空間游刃有餘 捷安特龍頭碼錶座 ,疊疊樂: 碼錶 , 前燈...

2025 中雙塔,專案啟動

圖片
緣起 自從2024/11騎 西雙塔 ,長距離痛苦騎車,伴隨完賽巨大的成就感,口味越騎越重。今年二月底 東三塔 (550KM爬升4700m)。終點車友大哥說:你28小時內完賽,可以報中雙塔了。745KM爬升12000公尺,這個里程和爬升量讓人瑟瑟發抖... Day1 ,328KM,+6500m 富貴角燈塔出發 巴拉卡公路(陽明山,+1000) 北橫公路(+1500) 中橫宜蘭支線(+3000) 大禹嶺上武嶺(+1000) DAY2 ,417KM,+5000m 埔里出發 日月潭(+500) 塔塔加公路 (+2500) 阿里山區(+1000) 甲仙荖濃(+1000) 鵝鑾鼻燈塔 我騎車的經驗,單日海拔破2000公尺,腳痛,膝蓋痛,屁股痛,抽筋什麼都來。把里程和高度都放大三倍連操兩天,開什麼玩笑! 可行性評估 我找到兩位選手,同時參加過東三塔和中雙塔,根據他們完賽成績評估可行性。更完整的評估應該能從瘋系列官網 選手成績 做研究 預想不到 :東三塔能在28小時騎完,就有50%機會騎完中雙塔,天候佔另外50% 2025東三塔,26H10M 2024中雙塔,北段21H42M,南段25H05M 優尼克是女車友, 中雙塔北段心得 , 南段心得 2024,東三塔,27H15M 2024,中雙塔,北段21H28M,南段24H27M 我的東三塔成績27H41M,算起來就是拼時限內完賽(北段22H,南段28H) 瘋系列官網也有車友的 心得分享 ,網友楊景帆的 記錄 對於我評估的幫助很大 報名也掙扎 第一次報名,不敢繳錢 第二次想報名,沒有名額 第三次看到名額了,猶豫要不要繳錢 同事Tina說:你繳錢才能選參賽或棄賽,不繳錢連資格都沒有。真有道理,然後我就繳錢了。這篇note再寫下去,這樣就沒得選了 練習 我預計刷5~10趟觀霧,練長距離爬坡,應該完賽機率會高一點 觀霧遊客服務中心,來回132KM,爬升2400m,海拔2100左右,來回約9HR 加碼騎樂山林道,來回145KM,爬升2700m,海拔2350左右,來回約10HR 周間就保持有騎車,中華大學和景觀大道,保持體能不要掉 75分鐘,可以騎28KM,包括8個短坡,爬升約500m 也可以回味其他喜歡的路線,未必要把自己操得要死,開心最重要 宇老(100km/ 1600m) 巴五山(80km/ 850m) 苗栗卓蘭 via 台三線(17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