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文章總列表

假日RF工程師: 改善居家WiFi性能

圖片
這個周末,化身成假日無線網路工程師與老婆的對話...     “老婆,家裡有鍋蓋嗎?”     “你要當美國隊長嗎?”     “不是啦,WiFi基地台收訊很差啦,給我一片鍋蓋啦”     “那要幫你畫星星嗎?”     “(汗)” 鍋蓋確實拯救了客廳WiFi收信死角。不過鍋蓋畢竟是主婦戰鬥用品,必須用別的解決方案...     “老婆,那家裡有鋁箔紙嗎?”     “我誰?小當家耶” 老婆從背後抽出一捲鋁箔紙,稍微加工,然後無線AP就變成這樣了... 測試起來效果不錯耶!1.71Mbps -> 12.89Mbps 請容假日RF工程師解釋一下原理 無線基地台後方是鄰居家,等於一半能量都浪費掉,不如讓他反射回來 金屬能反射WiFi信號,所以鍋蓋有用;鋁箔要多大片都可以,效果更好 曲面皺褶鋁箔使反射信號四散,均勻提高各處信號強度,拯救通信死角 本來想買電力線網路,現在看起來可以省下了(樂) TODO 設計產品原型1:準備一張厚紙板,上面畫上美國隊長的星星。厚紙板做成曲面,背後貼上曲面皺摺鋁箔 設計產品原型2:準備一張厚紙板,上面貼上波多野結衣清涼照片。厚紙板做成曲面,背後貼上曲面皺摺鋁箔 拍攝自吹自擂影片傳到youtube,製作網頁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周末一邊顧小孩,一邊在家裡做副業補貼尿布錢 ---- 認真寫一下原委,其實電磁學沒有學好,白走了很多路 (淚) 家裡的無線網路基地台架在最裡面的房間,客廳在另外一側,幾個角度信號奇差無比。我研究一堆方案來改善信號... 加上無線網路repeater 既然信號到不了客廳,那裝一個repeater吧!TP-Link WR702N比信用卡還小張,價格便宜又省電(還有802.11N)。只是這種repeater方案天生會吃一半頻寬,能放的位置收訊又不好;另外裝置有時候不會自動選信號強的基地台用,這個方案不完美 換上3T2R的基地台 (本來是2T2R) EDiMAX BR-6479Gn有3根天線,支援Gigabyte Lan,瑞昱晶片,價格便宜。沒有刷機這類用途的話,其實這台機器真的很讚。可惜要提高距離需要3T3R的方案,我買錯了。如果再買一次,我會直接買ASUS RT18N,這是11N最高階的機種了 橋無線基地台的天線角

小米2s + Android 5.1.1

圖片
目的 因為某次摔機意外,我把小米2s螢幕摔壞了,所以買了ZenFone5擋著先。大片的螢幕用起來確實不錯,只是最近要幫他升級Android 5 老是失敗。但是我好想玩Android 5啊! 故事又回到MI2S,掏寶網很容易就買得到屏幕總成,很快手機又被我修好了(構造真的滿簡單的)。Google一看,竟然看到 Ivan把Android 5.1.1移植上去 ,於是乎又手癢了(笑)。 我猜Ivan應該是小米公司負責先期porting的工程師,專門把新的作業系統移植到公司的手機。工作的成果可以公司用,也可以釋出ROM讓社會大眾使用。因為有Ivan這樣的開發者在,小米手機也可以獲得接近Nexus的體驗。定期有人更新手機真的不錯,謝謝你,Ivan。 簡單的步驟 首先要刷最新版的MIUI 6開發版,他會讓system/data partition合而為一。燒這個要用線刷,會把手機資料全部清光。 步驟一做完後,可以開機進MIUI 6看看,也是Android 5。我不喜歡太多大陸公司的深度訂做,所以沒用MIUI6(也許現在已經沒了),有興趣也可以玩看看,也是設計漂亮。 接下來燒Ivan提供的Recovery,也是進Fastboot執行batch file。 最後進Recovery寫Android 5的ROM,以及 GAPPS ,搞定。 用起來的感覺 滑順,相當滑順,我覺得比之前的Android 4.4 Kitkat還要流暢好用。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我覺得作業系統的英文中文字型都有改進。 Android 5的畫面真的精美漂亮,不枉我花了幾個鐘頭再去安裝程式,重新設定。 我現在用的手機是Acer JADE S,也是宏碁仔細校調過,有很多巧思在裡面。這陣子換了幾次手機介面:MIUI -> Google -> ASUS -> ACER -> Google。系統的邏輯都一樣,只是每次換就得重新適應一些細微的差異。用到現在,我最喜歡Google原生版,畢竟Google倒閉的機率目前看來是比較低的。 Android 5原生介面真的漂亮,介面和諧,充滿一致性。難過有人說Material Design是Google拿出能和蘋果匹敵的設計語言。 這邊再說一次,謝謝你,Ivan。 用到現在的問題 用藍芽BLE

Intel C1037U 準系統

圖片
Purpose 老婆家裡的電腦機殼放在桌子下,散熱實在不大好,天氣熱就開始怪怪的。我決定買一部新電腦解決這個問題。經過Survey,挑了幾台電腦。 Gigabyte BRIX系列 這個電腦 真的不錯,只有10cm x 10cm,尺寸精緻漂亮,從低階到高階的機器都有。唯一的缺點是貴了點。大概現在電腦效能都過剩,發熱量也低,拿來做文書(寫程式)上網放個大機殼實在是不聰明。這個尺寸的機器真的不少人做,微星,華碩,Intel都有。我最滿意的是技嘉這台,又小又漂亮。 我最初看上的機器是J1900這顆Intel SoC,主機板加記憶體大概3000可以搞定。如果是技嘉的準系統要賣到$9000,我覺得貴了點,還不一定買得到。 掏寶 最後我找到掏寶的C1037U, 這裡 有開箱文。下圖是機器加鍵盤滑鼠的樣子 Intel C1037U Celeron 1.8G, 2cores, TDP=17W 4G RAM 128G SSD WIFI, USB3.0*4,  無風扇 20cm x 20cm x 3cm $5772, 機器, 運費 和技嘉比一下 尺寸四倍大(20x20 vs. 10x10) 硬碟容量四分之一(128G vs. 500G),不過這個是SSD 價格只有一半 當然沒保固 (都從大陸買了,沒什麼好要求的) 使用心得 機器來的時候,一張說明書都沒有,倒是已經裝好WIN7,不過和台灣的使用習慣不符。到裝置管理員記一下硬體型號,重灌就是了。驅動程式不難找,都是常見的貨色。 因為沒有風扇,散熱是透過鋁殼。在滿載時溫度最高60度,外殼摸起來燙燙的。我用燒機程式故意讓機器維持滿載一兩個小時也不會熱當,CPU始終維持在最高速(1.8G)。因為我預計掛在螢幕後頭,機器過熱的問題應該還好。 無線網路的天線做在外頭實在有點醜,還好我是打算藏在螢幕後面。買的時候有附螢幕後掛架,可以把它藏起來就是。外殼是金屬,若要把天線藏在裡面恐怕需要精心設計一番,以這個價位的話... 嗯嗯... 還是不要太計較了。 電腦效能拿來上網做文書寫程式都夠用,因為有4G記憶體,程式網頁多開一點依舊難不倒。不過和高階的機器比,瀏覽器捲動畫面的流暢度還是會有點頓。比如我開 圖多的網頁 ,拉到最後

Raspberry Pi, 嬰兒監控系統

圖片
緣起 家中的嚕嚕米出生後,晚上睡覺發出不少有趣的音效讓我們捨不得睡,只好放到隔壁房間圖個安寧。他的房門開關聲比較大,進出容易吵醒他,長輩送了一組Angel Care可以遠端看小孩的狀態。不過Angel Care只能在室內用,我在上班就不能看兒子的即時影像。要搞定這個倒也不難,IPCAM已經是成熟的技術。但是因為老爸 很小氣 喜歡DIY,所以想自己拿RPi做一個。 RPi安裝 剛好手邊有 以前和妹聊msn用的 Logitech Webcam Pro 9000,當時也是不錯的機器,接上RPi的支援不錯,打lsusb立刻就看得到。 底下的文章介紹怎麼在RPi上面跑motion來做監視器。如果用Raspberry Pi專用的攝影機模組,需要用motion-mmal版;如果是webcam,可以用標準版。       How to Set Up Motion Detection Webcam in Ubuntu       How to make a DIY home alarm system with a raspberry pi and a webcam       Raspberry Pi as low-cost HD surveillance camera 嬰兒監控系統有一些地方要調整... 解析度要是1280 x 720,和手機解析度一致。畫質給他開好一點 要做到開機就自己啟動 要在家裡的IP分享器打洞,從外面才連得進來 webcam的速度慢,我也不寄望網路有多快,frame rate只開2 設定檔在/etc/motion/motion.conf。這個檔案註解寫得很詳細,裡面也有偵測到移動時錄影的功能,值得研究研究。 電腦/ Android/ iPhone連線測試 安裝未知的東西,知道有沒有動起來是更重要的關鍵。這段和前段”RPi安裝”其實是平行進行。我最初用MacBook的Safari瀏覽器,連到motion的port 8081立刻就看得到連續的影像;倒是我用Chrome在windows就都看不到。 畢竟是要在公司看小孩,重點還是手機要搞定才行;不過Android+chrome,iPhone+Sarari都看不到,這樣就是尷尬了。後來我是抓VLC for  Android

RADO Thinline

圖片
我一直沒有帶錶的習慣。主要是寫程式的關係,如果手腕有個重量(手錶),會影響在鍵盤上移動的速度。在手機變成隨身設備後,看時間的需要已經充分滿足,我也多年沒戴錶。但是我一直很喜歡看錶,尤其是機械錶。在小巧的機身裡塞入精密的機械,運作之精巧,總是讓人神往。 另一個故事是小時候,第一次看到RADO錶的目錄,精簡的表面,陶瓷錶帶給我高科技的感覺。目錄上的價格我也忘記了,我只是記得很貴,一直都沒勇氣去看看。多年後,我終於克服(?)內心的恐懼,走入RADO錶店看看。 專櫃小姐詢問我的需要,我很喜歡Swatch的Skin系列手錶,希望他薄一點,當我在鍵盤上移動不易感到負擔。小姐拿錶開始讓我試帶,我很刻意的不看錶帶上的價格,就算數字閃過去了也刻意不閱讀,慢慢探索我可能需要的錶款。上頭有鑽的都會被我打槍;太厚的我也不喜歡;重量偏重的我也不愛;過程裡我完全不知道每一款手錶的價格。 我發現這個技巧很實用,價格經常會影響人的判斷與看法,所以我選擇不看數字,讓自己的 主觀判斷 主導挑選的過程。集中精神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受商品的質感,以及他的魅力。 經過一系列的刪去法,最後我看上Thinline系列。這手錶很薄,陶瓷錶帶據說十分耐刮。他符合所有要求,根本就是Swatch Skin系列的高級進階版,戴在手上我感受到他的戰鬥力,錶上每個設計都在誘惑我刷卡把他帶回去。 這個時刻問價格才有意義了。經過百貨公司複雜的價格計算規則(專櫃小姐一定要數學很好才能當),六萬(石英版)或七萬(機械款)可以把它帶回去,大概是Swatch Skin的20倍。 那麼... 最後我有沒有帶回去呢?沒有。 因為我很容易弄丟東西,想像我要去跑步需要先把錶脫下,我有一定的機率會弄丟手錶。弄丟Swatch Skin就很痛了,弄丟Rado Thinline鐵定痛不欲生。如果這支錶賣Swatch Skin的5x也許我會毫不猶豫帶回家 XD 結論:我根本就只是去看爽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