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1的文章

文章總列表

關於結婚這個行業

水果牌的iPhone, iPad價格超硬, 幾乎沒有殺價的空間 買東西應當是這樣, 不要浪費大家時間 但是結婚這個行業, 讓人超級不舒服 喜餅的實際成交價是標價的五折 婚紗一開始報價56800, 談一談可以變成46800, 最後的package是39800 繼續談下去還可以凹贈品 標價10萬的鑽石, 可以先打個七折, 最後跟你說, 如果真的喜歡, 價格還可談 結婚這個行業, 充滿各種謊言, 話術, 欺騙 透過感情的訴求, "一生一次", 狠狠的把消費者當肥羊宰 很多行業其實都這樣, 渾水摸魚, 資訊越不透明, 才越有機會賺錢 和這些人打交道, 真的是有夠不舒服

關於大學的課...

晚上吃飯時, 大家在討論系上的課程, 是不是太理論, 讓畢業生的實作能力很弱 關於這一點, 我個人的感覺是, 很多系上的學生覺得寫程式是資工系的事 系上的畢業生應該從事演算法, 所以寫起code來... 實在是有點慘 在外頭混, 實現想法的工具就是寫code, 不管是Matlab, C, C++, Verilog, assembly... 其實根本來說, 就是要寫軟體, 初步是會寫程式, 再來是理解底層的機制 最好能有點軟體工程的sense, 能架構出大程式 這樣即使日後是負責一個小module, 也能寫出好維護, 架構優秀的產品 ---- 那, 系上的課到底出現什麼問題? 我個人覺得, 是難度太低 沒有被高難度的Project電到痛徹心肺, 就只能學到皮毛, 無法結合理論和實務 但是課程難度太高會怎麼樣?  以前有門課第一堂課就發了一張作業單, 每堂課又有程式作業, 最後只剩下 5 個人修 Joel Spolsky這篇文章也有類似的觀點 http://local.joelonsoftware.com/wiki/爪哇學校的危害 ---- "出來跑, 遲早要還的"

看到bug,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工作以來, 每次要做完全沒做過的事, 感覺總是很不舒服 收到一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bug, 想到那一大堆不知道怎麼分析起的東西 肚子就不自覺的抽痛, 我也很想知道, 享受debug的過程是怎麼回事 /___\ 想起以前的經驗, 平平是處理bug, 不舒服的程度其實是有差異的 如果是第一次處理, 完全不知道怎麼下手, 這個不舒服的程度最高 反過來說, 如果有先前的經驗, 大致知道狀況, 就能儘量保持平靜的心情 我個人的心得是, 不舒服的程度和不確定性高度相關 這大概和以往的經驗有關: 每次學新東西陡峭的學習曲線, 讓人卻步不前     "看到bug,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也只有真正突破困難, 才能獲得經驗值, 繼續往下走, 以此勉勵自己

關於Macbook Pro 2

2011/10/15 Macbook Pro 買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 接下來實際討論一下使用的心得 買水果電腦的時候, 店員會不斷強調, 水果電腦不會當機, 水果電腦有多fancy Windows有多難用, Windows不停的折磨大家, 真的是這樣嗎? 我在windows能做的事, 到了Mac不一定那麼美好 比如說, 我還沒在Mac的世界裡找到如同notepad++那麼好用的編輯器 要發揮十足的生產力, 不管是windows/mac, 都要背一堆快速按鍵 比如windows用alt + tab切換程式, 到了Mac就變command + tab 使用Mac並不是吃了撒尿牛丸, 從此考試都拿100分, 學新東西還是有成本的 !! 習慣是一道很高的門檻, 但是Mac的環境夠精良, 能讓我突破這些慣性 比如他的瀏覽器Safari提供無段式縮放, 用它看網頁真是一種享受 Mac的程式普遍也比較有美感一些, 使用起來賞心悅目 使用兩個月以來, 相當滿意 :)

關於Macbook Pro

2011/7/31 今天買了一部Macbook Pro, 規格是2.3G i5, 8GRAM, 500G HD 因為規格很好, 所以不能說他比windows順暢, 這是不公平的比較 不過起碼操作起來真的很順暢, 很舒服 身為一個程式設計師, 我很喜歡UNIX的工作哲學, 用大量的小工具來工作 所以MAC的底層也是UNIX, 我在Linux上頭的習慣可以原封不動搬過來, 生產力不打折 電腦裝好後, 裡面就有gcc/Python, 我一整個大喜 桌面環境的部分, 我始終不大滿意Linux的桌面環境, 缺乏整體感, 需要大量校調 有位網友說得好, 充滿濃濃的山寨味, 我想他的意思是, 缺乏一種貫穿的意識在裡面 所以多年來, 我都只用文字模式, 不想投資時間在桌面環境 reference: http://blog.vgod.tw/2010/05/26/why-i-use-mac/ Mac有個不輸Windows的桌面環境, 提供一致性的體驗 實際用過, 覺得水果電腦真的很適合程式設計師 ☺ 在此推薦 !!

我的第一次工作的經驗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升上研究所的暑假, 去一間小公司設計機車儀表 這間公司只有五個人, 三個RD, 帶頭的是一位高手 跟著他做事, 讓我見識到產品怎麼成型 我們開始工作, 是從Holtek的ICE (In Circuit Emulator)開始的 ICE能模擬CPU的所有信號, 透過電腦, 我能設定斷點, 觀察IC內部的記憶體 因為這顆CPU程式寫一次就不能改, 所以我們設計兩片電路板 功能基本上完全一樣, 只是一片使用ICE替代CPU的所有信號, 讓我們反覆測試程式 畫好的電路板, 上頭什麼都沒有, 我們必須要逐步把元件焊上去 人天生是犯錯的機器, 每次焊上一個元件, 我就會拿電表驗證電路性質是否符合預期 對電路硬體debug滿有趣的, 這是第一次拿電子電路在實戰使用 記得那時候, 我還找出一個BJT搭配的電阻不對, 所以沒有操作在正確的區域 時至今日, 我還是不會畫PCB, 不會焊很多pin的IC 但是這個經驗讓我習慣看電路圖, 懂得另外一個領域的語言, 日後能和硬體人員溝通愉快 韌體工程師打交道的對象是真實的信號, 這種程式的魅力是, 執行結果會反應在真實世界 就算只是讓CPU透過GPIO讓LED閃爍, 都帶給我相當的震撼 多年來, 每次要bring up新的平台, 我都是挑這個範例當做試金石 我們到過車廠, 拿了一輛摩托車拆個精光, 再把電路板接上去 看到儀表確實反應速度, 引擎轉速, 成就感真的難以言喻 日後在市場上看到工作成果轉成產品, 想到這是自己參與過的專案, 真的是與有榮焉 當時也摸過Microchip的MCU時, 裡面可以設定PLL (Phase Lock Loop) 為了這個, 我還特地去翻書, 看看他的原理, 並且查了ADPLL (All digital PLL) 下一份工作, 就用當時的看到的東西解了一個系統不穩的bug 雖然我還是不會PLL, 但是起碼我大概懂他的語言, 其實這也就夠了 那時候我依稀就有個感覺, 很多東西不用到專精, 懂個大概其實就很夠用 之後唸研究所時, 我就到處看到處亂玩, 上了硬體設計的課 (IP core design) 拿了FPGA板, 寫寫RTL, 上網找了MIT open course的Digital system lab依樣畫葫蘆做一做...

推薦blog: 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

這是兩個顧問寫的blog, 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 http://www.projectup.net/blog/ 最初看到這個blog, 是看到以下這篇文章 追求不抱怨的人生- 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 我發現, 自己和作者一樣, 很不喜歡聽人家抱怨事情 作者之一的筆鋒非常犀利, 我引用一段     人生的問題, 自己始終要負大部份的責任.     會讓自己落入某個卡住的境地, 追本溯源都跟自身的過去脫不了關係     要不是自己之前做了錯誤的抉擇, 要不就是自己在該有抉擇時選擇了不作為 這兩個顧問在思考上有十足的一致性, 不會前後矛盾 下一篇是關於取暖, 筆鋒依舊犀利 關於取暖- 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 推薦大家讀讀裡面的文章, 滿有趣的 :)

關於Python, 2

我陸續把Python導入到工作裡, 用它來打造各種小工具 並不是我喜歡簡化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根本的原因是: 我是個懶惰的人 反覆的手工操作, 反覆的操眼睛, 不如寫個tool來代勞 所以寫tool的初始投資固然高, 但因為我實在太懶了, 所以我願意投資  但是, 在能熟練運用Python之前, 需要投資時間在這個語言上 首先他的社群夠大, 表示大部份的問題都有人解過, 能透過Google找到夠多答案 函數庫夠多夠多元, Python也很容易和C整合, 這代表能透過Python存取很多程式庫  大致來說, 學Python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但是要先跨過某個門檻, 才足夠發揮效益 就算大家都說Python很好學, 這條學習曲線其實一點也不平緩 比如我本來習慣寫C, 有特定習慣的用法, 重新學習語法需要時間和思考 要等到一定的熟練度, 才能運用自如  投資講究隨時間的復利增值, Python是值得花時間投資的項目 從第一篇關於Python寫下, 過了半年後, 我還是覺得相當滿意

20110405 星巴克櫻花杯

放假日, 和女友跑了很多間星巴克去找櫻花杯 這個杯子很好看, 他只有猶豫一下, 然後就再也買不到了 我沒看過杯子的本尊, 但是我在星巴克看到其他的杯子, 做得還不錯 我們上網看看有沒有人要賣; 原價350, 看到有人+50%拿來賣(500), 還有人表示要買兩個 繼續搜尋 Ptt 的星巴克板, 原來會收藏星巴克杯子的人, 也不少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只杯子要賣350, 對於買來收藏, 更是覺得匪夷所思 繼續思考, 我想起曾在網拍看過 Trace32 賣 5 萬, 這是原價 20 萬的開發工具 頂級的開發工具, 不只可以賺錢, 拿來"收藏"也很過癮, 5 萬塊便宜啦 !! 但對於非電子工程師來說, 一點用也沒有, 還不如去買 iPhone 所以不同商品, 對不同的人, 或是不同時空背景, 價值是截然不同的 想到自己也曾經想買 Trace32, 突然間, 收藏杯子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 只是原價 350的杯子, 一轉手就要賺 50%, 想想也是覺得很土匪...

20110205 新竹 to 宜蘭

趁著過年和媽媽回娘家, 再次騎單車繞過北橫到宜蘭 年初二的天氣很好, 不過氣溫偏低, 山上溫度只有個位數 AM4:30 我摸黑騎過118縣道, 騎上羅馬公路後, 天漸漸的變亮, 慢慢往前推進 這段路我騎過很多次, 這次我給自己的課題是爬坡的練習 這陣子在健身房踩飛輪, 都把阻力拉高練腿力, 之前是拉高轉速練心肺 所以爬坡時, 嘗試重一片的飛輪, 或是抽車距離拉長一點 自己的感覺是, 一些短坡我現在會比較有勇氣直接抽車上去 不過真正的長爬坡, 比如上明池, 依舊沒什麼長進, 有多輕的飛輪就直接用了(笑) 從騎乘的時間來看, AM4:30出發, 騎下北橫公路大約是AM 11:15 和以前騎登山車的速度相當 (AM4:50 ~ AM11:30) 練肌力對時間改進很明顯, 之後會多做一些重量訓練, 或踩重一點的飛輪練習 我也對車子的設定有個疑惑: 是不是龍頭離身體太遠了 我騎到後段, 手腕酸痛的程度遠超過腳酸痛, 騎得遠就容易這樣, 要再調整一下 一些數據, DST 163.79km Time 7:53:15 MAX 53.2km/hr Avg 20.7km/hr avg比紀錄還快(20.1), 大概是爬山特別用力, 但是腳軟也超乎預期 騎到宜蘭, 不免又要被外婆臭罵一頓, 但是還真的是很爽 以後有時間, 我也要再來騎 :D Map: http://www.bikemap.net/route/810646#lat=24.69444&lng=121.40579&zoom=10&type=0

SSD market review 2011/1/29

SSD market review 2011/1/29 我認為SSD報價裡, 最重要的關鍵是每 GB 的價格 市場上各種容量產品齊備(32/64/128/256), 報價約 60~70NTD/GB (~2USD/GB) 也就是說, SSD的報價與容量成高度正相關, 這表示SSD硬碟最大的成本在 Flash 顆粒 對比傳統硬碟 (1000G, 2000NTD), 約2NTD/GB, SSD每GB的價格是 30x ~ 35x 隨著製程進步, 這個比例近年來已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仍然頗高 除非Flash的製程能進步 5 個世代 (2^5 == 32), 不然SSD的價格不可能和傳統硬碟拼 (ps. 製程要短期進步 5 個世代, 基本上是天方夜譚, 而且傳統硬碟容量也會上升) 在 PC 上, SSD要大量普及取代傳統硬碟, 大概是有難度 目前有看到的是玩家市場, 他們會買一顆SSD當系統碟, 再搭配一顆傳統硬碟當storage 如果要當系統碟, 大概 64GB 左右就夠用, 目前Kingston的產品約 3600 就買得到 SSD 作為一種改進系統效能的方案, 會越來越有吸引力 另外, 其實硬碟的容量到達某個數量以後, 使用者也用不完 SSD 一旦能以合理的價格, 供應超過這個容量的尺寸, 需要就會出來 這個點隨著 Flash 製程繼續微縮, 終究會出現 (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點的位置 XD) reference: http://zackma.pixnet.net/blog/post/11670382 SSD 另一個市場在平板電腦, 這些 device 不可能用傳統硬碟, 清一色是 SSD ---- SSD 市場分析: 1. NAND flash players: Samsung(39.7%), Toshiba(35.7%), Micron(10.2%), Hynix(9.4%), Intel(5%) http://www.dramexchange.com/WeeklyResearch/Post/2/2521.html 2. SSD player的關鍵是, 要能取得足夠數量的 NAND flash, 不然沒辦法賣 SSD 因此這個遊戲, 注定是大廠在玩的, 只有大廠拿得到穩定的貨源 JMicron 分析: ...

關於Python

我工作以後, 挑了一個 script language 來學 主要是拿來打造一些小工具, 我希望程式可以又短又好維護 程式要短, 代表語言要精練, 內建很多 library, 有現成的功能可以用 程式要好維護, 代表不用編譯, 拿到哪裡都可以現場改, 現場執行 符合我需要的語言不少, 主要有 Perl, Ruby, Python 以前我和 Perl 打過交道, 他的語法我實在沒辦法接受, Ruby我和他比較不熟 最後我選 Python, 因為"以前有聽說過" 寫起來的話, 他的精神比較像 C, 大部分的操作都有個比較好的寫法 There should be one --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 obvious way to do it. http://lightyror.thegiive.net/2008/01/ruby-python.html 網路上有很多推薦的入門書, 我挑了一本 Python Essential Reference 4th 來看 我是 C 的 programmer, 要轉Python要變更思考的方式 舉例來說, 如果想寫段程式讀檔, 計算所有數值總和, 用 Python: f = open('input.txt', 'r') sum = 0 for line in f: sum += int(line) 同樣的功能用 C 寫, 大概會長這個樣子... #include int main() { char buf[80]; FILE *fp; int sum = 0; fp = fopen("input.txt", r"); while(fgets(fp, buf, 80) != NULL) sum += atoi(buf); } 同樣的功能, 使用 C未免有些繁瑣, 要宣告變數, 要處理很多細節 很多時候我們希望掌控所有細節, C提供接近 assembly level讓我們使用 但是打造小工具時, 速度慢一些無所謂, 重點是好讀, 生產力高 當然, 要用 Python 發揮夠高的生產力, 還是需要投資時間, 持續練習才可得 如果您需要...